半月刊

ISSN 1000-1026

CN 32-1180/TP

+高级检索 English
  • 2006年第30卷第1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技术新产品
    • 大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综合分析系统

      2006, 30(15).

      摘要 (2086) HTML (0) PDF 2.08 M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综合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及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型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系统。该系统基于统一n+2状态Markov模型,可对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充裕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进行计算,并能实现系统可靠性指标对元件可靠性参数的敏感度分析。该系统具有查询、计算和分析等功能,可为电站的建设、运行和规划提供重要的量化决策依据。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该系统的相关成果已在三峡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和安顺500 kV变电站等大量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讨论园地
    • 直流双极闭锁故障下提高暂态电压稳定性策略探讨

      2006, 30(15):0-0.

      摘要 (2072) HTML (0) PDF 2.08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方电网2015年将形成多条直流输电线路并联交流电网的局面。文中对直流输电的严重故障——双极闭锁故障进行了深入的仿真研究。分析了由此导致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从原理上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仿真计算证实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保留故障直流线路处的电容器组的策略,以提高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通过仿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 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用于配电变压器无弧有载调压方案

      2006, 30(15):0-0.

      摘要 (1755) HTML (0) PDF 10.52 M (1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总结已有相关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的无弧有载调压新方案。根据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情况,分别介绍了无弧有载调压方案适用于高电压等级和低电压等级配电变压器的2种形式,并给出了相关仿真实验波形。针对所提出的方案建立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有载调压控制系统,并通过低压模型实验验证了此新型无弧有载调压方案能够在控制系统作用下无弧、快速、可靠地进行有载调压。

    • >运行可靠性与广域安全防御
    • 考虑电压稳定性的无功定价

      2006, 30(15):0-0.

      摘要 (1501) HTML (0) PDF 2.05 M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边际价格理论,提出考虑系统电压安全风险的无功定价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但隐含了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信息,也反映了将系统从当前的暂态电压不安全的状态引导到安全的要求。通过满足暂态电压安全约束的无功发电调节与切负荷总代价最小化问题,来表示暂态电压安全风险。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引导用户,有利于电压稳定性。

    • >学术研究
    • 基于多agent的电力系统主从递阶恢复决策

      2006, 30(15):0-0.

      摘要 (1832) HTML (0) PDF 1.36 M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多agent技术的分布式信息处理和主从递阶决策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分布式电力系统恢复的主从递阶决策模型。采用面向agent技术设计了主从递阶恢复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各级调度agent的内部功能结构以及基于承诺和约定的交互协作机制。各级调度层的承诺为其恢复行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约定作为变化的恢复过程中监控子调度层承诺进展的手段,为动态环境中的主从决策层的协作提供了灵活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能够处理分布式群体决策中的多决策主体之间的配合问题,而且能灵活处理恢复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 大型风电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2006, 30(15):0-0.

      摘要 (2580) HTML (0) PDF 1.19 M (3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型风电场接入后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风电机组的暂态稳定机理;基于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大型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接入点接入双馈风电机组与接入同步发电机组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计算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基于双馈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要好于在同一接入点接入相同容量的同步发电机组。

    • 基于改进状态转移模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2006, 30(15):0-0.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32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配电系统中断路器、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可操作性元件的动态特性建立系统的状态转移模型。因系统中可操作元件数量有限,所以模型中状态的数量也就相应比较少。基于状态转移模型,对所有静态元件,包括变压器、线路,进行一次、二次分类,而对每类元件仅模拟一次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状态转移,计算出各状态的故障率和故障持续时间。然后通过简单的倍乘和叠加运算计算出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该状态转移模型考虑了继电保护元件故障的影响,且算法结构简单,相对于网络等值法,计算冗余小,计算速度快。通过对IEEE RBTS试验算例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新算法(英文)

      2006, 30(15):0-0.

      摘要 (1562) HTML (0) PDF 2.43 M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输电线路行波理论提出了一种故障测距的新方法。利用行波不同模量的传播时延构造出鉴别线路近区、远区故障的判据,并通过近似模速消除相邻非故障线路行波折射波头的影响,最后对算法的实施给出了优化建议。

    • >研制与开发
    • 变电站子站设备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的开发:(一)设计与应用

      2006, 30(15):0-0.

      摘要 (1653) HTML (0) PDF 1.55 M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基于IEC 608705协议系列的一致性测试指导文件DL/Z 634.56—2004开发的变电站保护等子站设备一致性自动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和应用情况,对IEC 60870-5-103协议应用一致性进行了分层设计和分层解析。软件的静态结构采用模块化编程,动态数据信息交互采用多线程。该系统以一致性测试为核心,兼顾通信测试工具扩展性,测试范围涵盖IEC 60870-5-103协议配置参数测试和功能测试。

    • 基于SAML的电力企业集成服务智能登录系统设计

      2006, 30(15):0-0.

      摘要 (1804) HTML (0) PDF 1.73 M (1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其中确保访问主体身份的合法性是关键要素。文中针对下一代能量管理系统(EMS)/市场管理系统(MMS)体系结构中关于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对其中的智能登录系统进行了研究。运用基于组件和以服务为导向的思想,采用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Web服务安全技术(WS-Security)等最新的信息技术,设计了集中式用户身份认证管理、分布式授权访问管理的智能登录系统。通过模型的实例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符合未来电力系统所要求的便于集成和重用的设计开发原则。

    • 合闸速断方式馈线自动化的改进与整定

      2006, 30(15):0-0.

      摘要 (1947) HTML (0) PDF 1.59 M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基本合闸速断方式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瞬时故障处理时间长和因过负荷而扩大故障范围的问题,将配电线路电源开关保护改为2次重合闸,分段开关增加失压延时分闸功能,有效提高了瞬时故障处理速度。通过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分别增加失压闭锁功能,避免了因过负荷而扩大故障范围的现象。指出分段开关的重合延时时间X-时限可以整定为相同值,建立了配电网的分层模型,详细论述了联络开关的合闸延时时间XL-时限的整定原则,并将XL-时限的整定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给出一个6电源、66馈线开关的复杂网格状配电网作为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 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新算法

      2006, 30(15):0-0.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56 M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简单,但受行波波速的不确定、输电线路长度差异以及行波波头到达时间记录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的定位误差。在常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算法,通过记录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刻、参考端记录的故障点反射行波和对端母线反射行波到达时刻,解方程组得到不受波速和线路弧垂影响的故障定位结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 距离继电器作为变压器低压侧故障远后备保护时的性能

      2006, 30(15):0-0.

      摘要 (1562) HTML (0) PDF 2.37 M (1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Y,d接线变压器低压侧故障时高压侧线路保护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进行了分析,得出装设在Y,d接线变压器高压侧线路上的距离保护对变压器低压侧的各种短路故障可以起到远后备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圆阻抗结合四边形阻抗作为线路末端变压器后故障的远后备保护,并给出了负荷校验公式。动模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 有源滤波器非线性行为分析及其电磁干扰的抑制

      2006, 30(15):0-0.

      摘要 (1488) HTML (0) PDF 2.04 M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具有结构不稳定性的有源滤波器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开关过程产生的瞬态电流脉冲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IGBT器件的控制电压引起的结构稳定问题的抑制转化为该瞬态电流脉冲传播通路的阻断。利用仿真和实验对正激式与反激式开关变换器进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说明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辅助开关电源,更有利于APF对非线性问题的抑制。

    • 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在电能质量检测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2006, 30(15):0-0.

      摘要 (1555) HTML (0) PDF 3.64 M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和能量阈值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压缩问题。利用二维db小波变换对矩阵数据分别进行行卷积和列卷积,把检测数据的高频信号和噪声信号分解在3个不同的方向上,且信号的能量集中在很少的小波系数上。再通过改进的能量阈值法,利用能量均值修正系数设置阈值使得压缩后的能量保留在99%以上,从而保证了重构信号的失真度很小且自适应地消除了加在扰动信号上的噪声。对6种扰动信号进行仿真并与小波包的压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压缩率,并对噪声干扰有很好的去噪能力。

    • 一种高电能质量综合补偿系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2006, 30(15):0-0.

      摘要 (1576) HTML (0) PDF 1.98 M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企业生产现场电能质量治理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谐波电流治理和电网谐振抑制功能的高电能质量综合补偿系统。为抑制无源支路与电网等效电感间的谐振现象及改善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采用了混合注入式结构。文中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讨论了该系统的稳态补偿特性和死区补偿方法。理论分析和现场运行情况都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大功率负载工况下电网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综合需要,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 周期性脉冲电压作用下绝缘局部放电的测量与分析

      2006, 30(15):0-0.

      摘要 (1603) HTML (0) PDF 1.87 M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局部放电是导致变频电机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逆变器输出的脉冲方波上升沿陡、频带宽,使局部放电测量更加困难。文中采用脉冲电流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出脉冲方波下的局部放电,利用小波包方法提取局部放电信号,并根据其统计结果,探讨了脉冲方波幅值和频率对放电次数、最大放电量、平均放电量的影响,为研究绝缘材料在脉冲方波下的老化机理创造了条件。

    • >工程应用
    • 地区电网故障恢复操作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006, 30(15):0-0.

      摘要 (1732) HTML (0) PDF 3.95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并开发了一个在线运行的地区电网故障恢复操作票系统。分析了系统在线运行的需求,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数据接口;总结出一种自动识别操作任务的规则,研究了符合调度规程的自动扩展操作任务的方法,着重介绍孤岛处理、备自投处理和线路保护投退3个功能;设计了系统专用静态数据及其转换程序,提高了推理效率,便于数据维护。该系统已应用于兰州地区电网,运行良好。

    • 基于TASE.2协议的数据通信转发在上海电网的实现

      2006, 30(15):0-0.

      摘要 (1466) HTML (0) PDF 1.86 M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介绍目前已在上海电网内市调、地调及所有15个区调能量管理系统/监控与数据采集(EMS/SCADA)系统之间实现的基于TASE.2协议的数据通信转发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其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应用表明,系统给各级调度生产运行所需的数据通信转发带来了极大便利及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基于ARP报文的调度主站系统链路状态探测

      2006, 30(15):0-0.

      摘要 (1720) HTML (0) PDF 2.06 M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力调度主站系统软件需要对主站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诊断管理。程序采用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方式对网络进行诊断执行效率低。文中利用网络驱动程序接口规范(NDIS)协议驱动程序将应用程序构造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报文发送到目的主机,并通过NDIS协议驱动程序接收并解析ARP报文,可以迅速了解链路状态。首先介绍了ARP报文以及NDIS的架构,然后给出程序的实现步骤及流程,编写NDIS协议驱动程序及应用程序和基于ICMP的测试程序。测试结果说明,采用此方法对链路状态进行探测诊断效率高,准确性强,能够满足要求。

    • IEC 61850标准中SCL语言的几个实践应用问题探讨

      2006, 30(15):0-0.

      摘要 (1941) HTML (0) PDF 2.00 M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IEC 61850系列标准中的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对智能电子设备(IED)进行配置的若干实践问题,指出了该标准提供的SCL Schema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前后一致性的问题及个别疏漏,包括:如何表达具有2种或以上功能约束值的数据属性;SBO等大写字母开头的属性名与Schema的属性名规范是否符合的问题;各种控制块元素的datSet属性的空值问题;ConfDataSet元素类型错误;简单单位枚举“SIUnit”中第38号和第62号重复使用W表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 IEC 61970标准中CIS的Web服务定义与实现

      2006, 30(15):0-0.

      摘要 (2080) HTML (0) PDF 2.03 M (1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IEC 61970是为促进电力企业应用集成而制定的标准。文中使用IEC 61970推荐的可扩展置标语言(XML) Web Services与Microsoft .NET组件模型,实现了其定义的组件接口规范(CIS)。目前规范中只有用对象管理组(OMG)接口定义语言(IDL)定义的CIS,文中根据IDL CIS,用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定义了CIS,并在 .NET平台上构建了XML Web Services CIS服务器。此服务器的构建以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CIS服务器为基础,实现了CORBA和Web Services的集成。随后对实现的XML Web Services CIS服务器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得出其性能数量上的概念。

    • EMS中负荷预测不良数据的辨识与修正

      2006, 30(15):0-0.

      摘要 (1690) HTML (0) PDF 1.93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异常数据的主要成因,并针对2类主要的坏数据各自的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负荷预测样本数据。针对自动化系统故障造成的坏数据,提出了具有负荷预测应用特点的总加值动态多源处理技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采集设备或网络通道对负荷总加值而言的多重冗余配置;针对大负荷的突发性偶然波动造成的坏数据,采用对电网终端负荷的逐一扫描辨识,部分避免了对单一总加数据预处理的误判和漏判。

    • >现场经验
    • 软交换技术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建议(Only in Chinese)

      2006, 30(15):104-107.

      摘要 (1449) HTML (0) PDF 2.36 M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广东电网引入软交换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的建设模式及应用方法,结合广东电网业务与网络现状,给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实施策略,最后针对软交换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广东电网实施软交换应注意的问题。